2025年第一季度剛過,診所行業就傳來一個消息:全國診所轉讓數量已超過去年全年總和。尤其在縣域地區,私人診所中有80%正處于虧損邊緣。從患者流向來看,以達州市為例,基層公立醫療機構診療量同比增長15.05%,在政策引導下,患者資源不斷向公立醫療體系集中。更關鍵的是,傳統診所依賴的“低價診療+藥品加成”運營模式已完全失效,常見病、慢性病診療作為診所的核心業務板塊,首當其沖受到沖擊。
面對這一困境,眾多診所經營者陷入焦慮:難道只能選擇關門轉讓?事實上,當前診所行業正處于“行業洗牌”的關鍵階段,部分診所被市場淘汰的同時,也有診所實現逆勢生存。那些依賴傳統運營模式、缺乏轉型能力的診所,終將被市場摒棄;而主動融入公立醫療體系、轉型健康管理服務、聚焦細分需求的“補位型”診所,反而能找到新的發展方向。
1.突圍策略一:融入公立醫療網絡,彌補公立醫療“短板”
公立醫療機構雖在資源、政策支持等方面具備優勢,但也存在明顯“短板”,這為診所發展提供了機遇。例如,某鄉鎮衛生院僅配備2名全科醫生,卻需服務5000名居民,醫療服務承載力不足;同時,公立醫療機構服務時間固定,缺乏個性化服務。診所可針對性彌補這些缺口,具體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簽約醫共體,承接延伸服務
目前,多地縣域診所已通過簽約醫共體、開展延伸服務取得顯著成效。例如,部分診所開設“19:00-21:00晚間專科門診”,專門服務上班族群體。某縣城診所聚焦高血壓診療,通過開設高血壓夜診,客流量直接增長30%。此外,利用公立醫療機構周末停診的間隙,診所正常開診,可有效吸引該時段有就醫需求的患者,進一步擴大客源。
充當轉診樞紐,承接公立醫療“覆蓋盲區”業務
公立醫療機構流程繁瑣,部分細分醫療服務難以全面覆蓋,診所可承接此類業務。例如,術后康復護理領域,骨折拆板后的功能訓練需要精細化服務,公立醫療機構因資源有限難以充分保障,診所可提供專業的術后康復訓練服務;在慢性病管理方面,公立醫療機構受流程限制,難以實現全面的上門隨訪,而診所貼近居民生活,可便捷開展慢性病患者上門隨訪服務,既能為患者提供便利,又能穩定客源。
2.突圍策略二:推進健康管理本土化,采用輕資產運營模式
提及健康管理,部分診所經營者會考慮采購高端設備開展全身體檢服務,這種模式成本高且效果未必理想。診所應選擇 “輕資產” 運營路線,聚焦低成本、高實用性的健康管理服務。
設計基礎健康管理套餐,精準鎖定目標患者
以糖尿病管理為例,推出298元年費健康管理套餐,包含月度健康評估、每周飲食指導等服務,價格親民,易被患者接受。同時,借助科技手段降低運營成本,例如采購幾百元的藍牙健康監測設備,輔助建立患者健康檔案,1名護士即可管理200名患者,患者復購率可超過60%,在節省人力成本的同時,有效提升患者留存率。
拆分服務定價,降低患者決策門檻
避免將服務打包為高價套餐,可將基礎醫療服務拆分,以低價引流。例如,單次血壓監測僅收取10元費用,通過低價服務吸引患者到店,后續再逐步推薦其他增值服務,實現患者轉化。
3.突圍策略三:激活熟人經濟,以“精細化服務”贏得患者信任
二三線城市尤其是縣域地區,社交圈子緊密,熟人經濟特征顯著。診所無需追求規模優勢,可通過“精細化服務”拉近與患者的距離,將患者視為熟人、朋友,從而提升患者忠誠度。
提供深度服務,關注患者細節需求
建立患者個性化檔案,記錄患者用藥禁忌、家庭健康狀況等信息。當患者再次到店時,無需過多溝通即可準確掌握其健康情況,讓患者感受到貼心服務。此外,提供便民增值服務,如為患者代取藥品、代繳納醫療費用等。某縣城診所通過此類服務,成功帶動患者全家到店消費,實現客源穩定增長。
打造場景化定制服務,滿足細分人群需求
針對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提供針對性服務。例如,面向學生群體,開展考前心理疏導服務;針對產后媽媽,提供產后康復指導服務。某牙科診所通過為老年人代取慢性病藥物,逐步獲得老年人信任,最終成功轉化老年人全家的種植牙需求,實現業務拓展與業績增長。
4.線上運營:將公眾號打造為“24 小時線上診室”,實現低成本拉新與留客
當前,二三線城市患者對線上健康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診所無需投入高額成本開展復雜的線上運營,充分利用公眾號即可打造“24 小時線上診室”,實現高效運營。
精準把握患者需求,推進內容本土化
二三線城市患者線上健康需求明確:夜間通過手機獲取健康知識(如兒童發燒護理方法)、在3公里范圍內快速預約就診以避免請假排隊。基于此,診所公眾號內容應注重 “本土化”。例如,兒科診所可發布《本地雨季兒童感冒防治指南》,中醫館可推出《三伏天本地祛濕食療方》,通過接地氣的內容吸引患者關注。
嵌入實用功能,實現低成本運營
在公眾號中添加預約掛號自動排班、藥品價格實時查詢等功能,提升患者使用便捷性。若診所缺乏線上運營精力,可與專業代運營團隊合作,重點把控醫療內容專業性,確保內容持續更新,以較低成本實現線上服務升級。
5.行動工具箱:即刻行動,把握發展機遇
搶抓政策紅利:當前縣域醫共體建設正在推進,診所應優先申請簽約,充分享受政策扶持,減少發展彎路。
嚴控成本投入:避免盲目擴張,采用分階段投入模式,首期聚焦1個慢性病種,打造精細化服務,再逐步拓展業務范圍。
制定合理定價:基礎服務以低價引流(如9.9元血壓監測),吸引患者到店;高端服務(如定制化康復方案)合理溢價,保障診所利潤空間。
二三線城市診所雖面臨諸多挑戰,但只要找準發展方向,做好“補位型”服務,通過融入公立醫療網絡、推進本土化健康管理、激活熟人經濟,再結合線上運營助力,不僅能夠實現生存,更能謀求長遠發展。
最后,如果您的診所需要一款集線上預約、客戶管理、線上商城、進銷存管理、營銷管理、微信服務、數據分析等功能為一體的診所管理系統,歡迎隨時聯系。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