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后疫情時代,隨著許多線下的場景被迫開啟數智化轉型與重構,外在變革也正加速發揮信息技術的巨大潛能;在數智化變革的臨界點,互聯網頭部公司對元宇宙的加大投入,更日益體現著數字世界的無量價值。對于大健康尤其醫療服務行業來說,數字化變革不止步于流調軌跡的篩查,其價值的不斷挖掘,將密切影響行業的增長速度與發展進程。
2022年元旦前夕,在英特爾與康博嘉聯名合辦的“用愛啟程,共創嘉跡”客戶答謝會上,英特爾中國區醫療行業解決方案技術總監吳一鳴先生受邀,代表英特爾發表了以“醫療健康產業的‘芯’助力”為主題的精彩演講。吳一鳴先生結合民營醫院高品質、差異化的發展趨勢,總結了數字化變革的三大層級,并闡述了英特爾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從科技創新、技術貢獻、人才培養、生態構建上對醫療機構數字化轉型賦能的碩果。
英特爾中國區醫療行業解決方案技術總監吳一鳴先生
吳一鳴先生提到,在國家大力發展社會辦醫的前提下,民營醫療的蓬勃發展,離不開高品質、差異化兩個關鍵詞,更細分為四小點。第一,著力發展重點科室。面臨資本的約束與人才缺口,民營醫院無需追求公立醫院的各科室均衡發展,而應當做專做強核心科室,以差異化特色作為醫院品牌發揚光大。第二,布局高端服務領域,以民營醫療特有的靈活性,滿足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填補中國高端醫療服務市場的需求缺口。第三,提升核心醫療技術,在政策指導下,提升專業人員配備、診療儀器、相關科室的水平,盡快縮小關鍵領域和公立醫院的差距。第四,提供優質醫療服務體驗,提升醫護團隊的專業性與服務能力,滿足中國患者對就醫便捷性、優質體驗的要求。
借KPMG醫療數字化雷達圖的分類,吳一鳴先生介紹了數字技術在醫療行業的六個應用階段:新生、發展、戰略科技、主戰場、成熟、沒落。在民營醫療領域,挖掘客戶數據價值的數字營銷工具,與精細化醫療管理的自動化、智能化工具,正因為其降低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的優勢,越發受到醫療機構的重視。而類似物聯網、AR/VR、3D打印式的“戰略型科技”,與機器人技術、人工智能、RPA、數字營銷等“主戰場”技術,也已在前沿的醫療機構得到應用與進一步發展。可見,對于務實與追求卓越兼具的民營醫院來說,只有擁抱數字化的變革,才能更高效地逐點發力,深化高質量、差異化的發展。
當醫療機構決定擁抱數字化轉型,具備系統思維的頂層設計必不可少。通過“數字化轉型藍圖框架”,吳一鳴先生列舉了數字化轉型的三個層面。
第一,數字化人才的培養。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變革,對于數字化人員的門檻較高。如果信息化人員不熟悉醫療專業知識或業務場景,便難以和醫務工作者進行有效溝通,反之亦然,醫務工作者對新的技術的理解與信息化的參與度或許沒有信息化人員更深。因此,復合型數字化人才的培養至關重要,這要求人才不僅了解新興技術,也有基礎醫學知識。同時,在核心系統的決策和與重要項目的推動過程中,只有醫療機構一把手對數字化價值的理解足夠深刻,才能夠更好的調動醫務工作者和信息化人員協同作業,共同搭建可持續的數字化文化。
第二,信息化架構的升級。由于民營醫療機構的定位不同,服務的流程也根據服務的對象而變,每一家機構對于信息化建設的需求都有其獨特性。因此,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醫療機構需要的不僅是一個軟件,而是與企業相配合的定制開發,這對于軟件的可配置性也提出了一定要求。同時,隨著C端需求不斷升級迭代,醫療機構為了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做到“以客戶為中心”,傾向采取多樣化的手段與渠道,比如,利用互聯網拓展業務。這些日益個性化、多元化的需求,常常迫使著機構實現業務的快速上線與迭代。這意味著,作為支撐的信息化建設,必須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再像以前每個系統單獨建設,而可能需要把系統中的共性模塊抽離出來,優化設計成為多個業務能力中心,以此避免未來新系統上線時的重復建設,優化資源的利用效率。
第三,技術平臺的升級。隨著民營醫療的規模增長,醫療機構在全國各地開展分院進行連鎖化經營及集團化發展,正成為一大趨勢。然而,如果集團旗下的每個醫療機構都需要在當地單獨建設一套信息化系統,不僅服務保障人員需要駐守當地,多版本的信息化系統維護困難也更高,造成時間周期長,資源投入大的情況。對此,以云原生為代表的新一代云計算技術,可幫助醫療機構實現信息系統的進一步優化管理。吳一鳴先生指出,康博嘉提供的解決方案,大部分都基于云原生架構,良好適配醫療機構高速發展的需求。
面對數字化飛速發展的未來,吳一鳴先生指出,算力將會像水、電一樣成為基礎要求。而Intel作為算力創新的公司,核心目標不僅是滿足世界對于高算力的要求,也包含著優質數字生態的構建。而針對醫療大健康生態圈,Intel專注于提供四類服務:
第一,Intel 一直致力于科技的創新。除了常?的?強、酷睿CPU之外,早在2018年英特爾率先定義XPU異構,也是業界首次明確將單一架構之后的發展方向定義為XPU,即由標量(Scalar)、矢量(Vector)、矩陣(Matrix)、空間(Spatial)組成的SVMS架構,分別對應CPU、GPU、加速器和FPGA,可以進行多種異構組合。2022年英特爾也將推出基于 Xe 架構的 HPC GPU(代號“Ponte Vecchio”)。同時Intel研究院通過研究模擬人腦的神經結構和運行方式,布局前沿的神經擬態計算,發布了神經擬態研究芯片名為“Loihi” ,目前已升級?第?代。
第二, Intel 熱衷于技術的共享。在開源社區里,約有三億的開源項目,而KPMG醫療數字化雷達中展示的大部分創新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等,都是開源技術。事實上,英特爾在開源投入有20多年,在 Linux 內核、云原生、虛擬化、AI上投入巨大,從底層基礎軟件,到中間件、運行庫、框架層、應用,英特爾開源技術無處不在。英特爾支持很多開源項目,是Linux基金會、OpenInfra基金會的白金會員。
第三,Intel 關注人才的培養。Intel和教育部長久保持很好的合作關系,無論是針對K12、高校或企業層面,在復合型數字化人才的培養上,Intel每年都投入大量人財物資源。例如,在高校合作上,2021年12月,Intel聯合了華師大進行了圍繞人工智能的教育合作,除了提供經典的人工智能課程之外,Intel還通過在線平臺,再現培訓所需的實驗數據與環境,幫助高校在人工智能人員培養上提高水平。而在企業合作上,Intel不僅會聯合市場伙伴舉辦創新挑戰賽,投資甄選出的初創公司,促進“產、學、研”的創新轉化,更會積極地聯合申報國家級項目,促進企業自主成長。
第四,Intel 愿意與生態聯合發聲,和頭部企業一起,探索并落地新的業務場景,不僅用英特爾的生態資源,賦能行業成功,更可以將成長案例與研究成果在全球范圍進行包裝宣傳。對于創新或復雜的信息化項目,成型的解決方案參考并不多,所以Intel的技術團隊非常樂意把項目中沉淀的經驗傳遞給客戶,從需求梳理、調研規劃再到技術驗證,最后到系統上線,統一地提供技術咨詢,幫助頭部客戶打造行業的樣板工程。
依據賦能行業的理念,在2021年下半年,Intel和CHIMA達成合作,聯合推出面向醫院的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可以說,數字醫療服務平臺就像一個中藥鋪,每個抽屜代表著一個醫院數字化業務場景,醫療機構管理者如需了解不同場景下所需的新興設施,可以在平臺上找到對應的知識庫來“對癥下藥”, 以門急診、住院、臨床、管理等業務場景的解析,加深對數字化醫院的系統理解。Intel數字醫療服務平臺不僅包括“未來醫院”數字化場景解決方案,更將提供最新Intel科技產品資料,數字技術白皮書,以及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經典課程,為數字醫療生態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
隨著新醫改進入“深水區”,建設智慧醫院的重要性日益彰顯。未來,英特爾將與更多合作伙伴攜手,推進數智化技術在行業內的深度應用,助更多醫療機構落實以人為本的醫療服務模式,賦能醫療行業智慧生態構建。
獲取營銷干貨和最新活動資訊